大打“上市公司牌” 直销公司上市情况披露
http://www.dsblog.net 2006-03-21 13:55:42
中国直销市场上的上市公司统计
(一)直销公司的上市萌动
太多人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末和新千年的网络科技股的狂飙,加上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熏陶,心目中下意识地会把直销企业定位于“成立(赚小钱)――发展(赚中钱)――上市(赚大钱)”的三步走道路。诸多公司的OPP都会提到“炒股机会错过了、网络机会错过了、千万不要错过直销赚钱机会”和在制度里面描述到在A股、H股、NASDAQ、NYSE上市等远景,都是直销公司的上市萌动的现实反映。天狮李金元在NASDAQ反向收购SGKA,并成功在NYSE转板的事实,也进一步刺激了直销企业老板的上市神经。笔者也曾掰着手指数:中国概念+直销概念+加盟连锁概念+保健概念,可以上市的中国直销公司值得炒作的概念还真不少。
直销企业的发展与上市和传统企业一样,都是不断经营和积累的过程,而并非一夜暴富的神话,不妨以在业界以稳健经营著称的Herbalife(康宝莱)公司的经营史为借鉴:
1980年,Herbalife(康宝莱)公司在美国成立,产品是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的混合饮料冲剂。
1982年康宝莱公司开始在加拿大销售。
1983年康宝莱公司开发出系列保健品。
1985年康宝莱公司成立科学顾问委员会。
1986年康宝莱产品已经在全球5个国家销售,公司同年在NASDAQ上市。
1989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康宝莱在10多个国家销售产品。
1992年康宝莱产品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全球销售达4亿美元。
1996年康宝莱全球销售超过10亿美元,公司网址开通。
2002年康宝莱产品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全球数以百万计的顾客每天使用康宝莱产品,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成为全球保健行业的佼佼者。
2003年康宝莱的营业额突破18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58个国家并持续上升。随着位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马克.休斯细胞及分子营养学研究中心的正式启用,康宝莱的科学及医学咨询委员得以继续秉承其优质、安全、注重科研及发展的承诺,不断推出更多突破性的产品。
2004年康宝莱在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HLF。
事实证明,一个稳健经营的优质直销公司,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二)中国直销市场的上市公司
现今中国直销市场上主流的直销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外资直销公司。大多实力雄厚,经过市场考验,几乎均是上市公司;(2)内资原创直销公司。大多初创时即定位于直销公司,实力有强有弱,多为希望在发展壮大后,寻求上市;(3)内资转型直销公司。主要是受益于《直销法》的颁布,在近一两年向直销渠道进行转型,主要多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兄弟公司。具体名单及相关情况列举如下:
上市直销公司的辨析
在中国人的眼中,上市公司似乎总是比非上市公司多层光环,不少直销公司在做宣传文案的时候,也大打“上市公司牌”,刻意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强调自身公司的实力强大和资金能力强大,不少直销商也经常拿上市直销公司的股票走势图进行对比,拿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的评级争论。这种判断方法是否是完全科学和客观?
(一)上市直销公司≠大牌直销公司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不少国内外大牌直销公司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统计表格中,海外直销公司如:
Amway
US(美国安利公司,世界最大直销公司美国总部)、Chlitina(克丽缇娜,台湾本土最大直销公司),国内知名直销公司如:NewEra(新时代,中国最大的“红顶”直销公司)、Guarana(瓜拿纳,1996年41家合法传销公司之一),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来自瑞典的欧洲第一大直销公司Oriflame(欧瑞莲),在不同国家先上市后退市再上市,反映了规范运作的资本市场的务实和选择。
说上市直销公司≠大牌直销公司是因为:一方面,大牌直销公司并非都有上市需求。特别对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直销公司,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之后,已发展到较大较稳定的规模,凭借自身实力可以获得多种非上市的资金来源。而且在资金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并非都需要走上市途径,尽管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融通渠道,但作为公众公司需要承担的股东业绩回报、信息披露义务、公开市场评级也是许多公司所不愿意主动面对的。另一方面,上市直销公司往往是因为有较强的融资需求而主动上市,尤其以在NASDAQ或是OTC.BB市场或是国内的中小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由于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上市的直销公司或其母公司往往还处在企业的发展阶段,不稳定性很大,所以,投资风险依然存在。
(二)上市直销公司≠优质直销公司
直销公司上市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但能上市的直销公司并不一定可以长久经营下去,若是经常发生高层变更或是公司整体股权变更,将给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直销商如果跟定了这样的直销公司,风险系数将很大,比如Unicity(立新世纪)公司。
说上市直销公司≠优质直销公司是因为:大多数直销商选择直销公司往往是处于信息弱势,上市公司往往成为选择的重要标准。而实际上,上市的直销公司也有经营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但直销业里行规有“坏消息向上传,老师解决;好消息往下传,伙伴分享”,以净化团队气氛;从反面而言,则容易加剧信息不对称,使得先进入的直销商往往会将公司的任何不利变化进行美化后向下发布,基层根本不了解高层动荡变化,反而为了已被粉饰的宣传文案痴迷万分。所以,类似资本市场上的Moody(穆迪)、Standard & Poor(标准普尔)和Fitch(菲奇)公司等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商业市场上的Dun & Bradstreet(邓白氏)等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信用评估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评级资料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上市直销公司≠信息披露充分公司
从资本市场角度,如果一家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需要履行许多非上市公司所不需要进行的信息披露义务,许多重要财务数据必须公开。像上面提到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就是通过这些信息披露资料进行独立财务研究,进而提供行业参考评级资料。如果有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问题或是存在恶意圈钱行为,往往不会主动或是及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即使批露出来也会露出马脚,一旦被曝光,则会极大影响投资者的选择,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
相应地,在国内直销市场,也不乏此类风险程度很高的涉足直销领域的公司。
说上市直销公司≠信息披露充分公司是因为,在中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发达,企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个无法做到充分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只会带给资本市场严重伤害,如果涉及到直销市场,则又可以借“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带给直销商多大的欺骗感,又能带给直销市场多大的冲击?所以,笔者在此建议,希望在《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中对直销企业的重要财务数据进行披露要求,有利于对直销企业进行合理规范管理。
上市公司的直销梦想
由于近年来医药市场和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9月份明确的二十二种常用药品降价政策,多种产品降价成风,许多医药企业利润率降低,所以,在去年《直销法》颁布前后,不少国内医药大腕都准备在直销市场上发力。
比如哈药集团。近年来,抗生素的大幅降价让医药行业大腕哈药集团元气大伤。一位接近哈药集团的医药行业研究员称,该公司主业目前正步入中老年期,选择做直销将是一个大的转型。哈药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同时又在营销市场长袖善舞,对直销领域的介入可以寻求在营销领域的新的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一项重要营销转型和突破,哈药集团已专门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涉足直销业的方案――“申请直销业务”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哈药集团将筹划1亿元到2亿元的投资额,设立一个专做直销的子公司,正式操作直销事宜,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公司将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手续。
在上市公司中,类似哈药集团从利润角度出发,计划进行战略调整的公司不在少数,笔者对深沪两市2005年9月公布的A股医药板块中的74家股票的收入和收益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表一:中国直销市场的上市公司统计表可以得出,深沪股市中现在已传出过有直销意向的医药上市公司,在去年大多每股收益不高;而在这些公司的季报或最近公告中,大多都出现经营压力增大,利润率下降,发布预亏警示,甚至出现亏损现象。所以上市公司通过直销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提高利润水平,显得特别迫切。上市医药公司如何走好转型路,实现传统直销两条腿走好路,我们拟将在《中国直销和资本市场(四)――宏观政策下的中国直销市场》进行剖析。
(一)直销公司的上市萌动
太多人见证过上世纪90年代末和新千年的网络科技股的狂飙,加上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熏陶,心目中下意识地会把直销企业定位于“成立(赚小钱)――发展(赚中钱)――上市(赚大钱)”的三步走道路。诸多公司的OPP都会提到“炒股机会错过了、网络机会错过了、千万不要错过直销赚钱机会”和在制度里面描述到在A股、H股、NASDAQ、NYSE上市等远景,都是直销公司的上市萌动的现实反映。天狮李金元在NASDAQ反向收购SGKA,并成功在NYSE转板的事实,也进一步刺激了直销企业老板的上市神经。笔者也曾掰着手指数:中国概念+直销概念+加盟连锁概念+保健概念,可以上市的中国直销公司值得炒作的概念还真不少。
直销企业的发展与上市和传统企业一样,都是不断经营和积累的过程,而并非一夜暴富的神话,不妨以在业界以稳健经营著称的Herbalife(康宝莱)公司的经营史为借鉴:
1980年,Herbalife(康宝莱)公司在美国成立,产品是以大豆蛋白为主要原料的混合饮料冲剂。
1982年康宝莱公司开始在加拿大销售。
1983年康宝莱公司开发出系列保健品。
1985年康宝莱公司成立科学顾问委员会。
1986年康宝莱产品已经在全球5个国家销售,公司同年在NASDAQ上市。
1989年公司全球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康宝莱在10多个国家销售产品。
1992年康宝莱产品遍及全球20多个国家,全球销售达4亿美元。
1996年康宝莱全球销售超过10亿美元,公司网址开通。
2002年康宝莱产品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销售,全球数以百万计的顾客每天使用康宝莱产品,公司年销售额达到20亿美元,成为全球保健行业的佼佼者。
2003年康宝莱的营业额突破18亿美元,业务遍及全球58个国家并持续上升。随着位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马克.休斯细胞及分子营养学研究中心的正式启用,康宝莱的科学及医学咨询委员得以继续秉承其优质、安全、注重科研及发展的承诺,不断推出更多突破性的产品。
2004年康宝莱在NYSE(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HLF。
事实证明,一个稳健经营的优质直销公司,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二)中国直销市场的上市公司
现今中国直销市场上主流的直销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外资直销公司。大多实力雄厚,经过市场考验,几乎均是上市公司;(2)内资原创直销公司。大多初创时即定位于直销公司,实力有强有弱,多为希望在发展壮大后,寻求上市;(3)内资转型直销公司。主要是受益于《直销法》的颁布,在近一两年向直销渠道进行转型,主要多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或兄弟公司。具体名单及相关情况列举如下:
上市直销公司的辨析
在中国人的眼中,上市公司似乎总是比非上市公司多层光环,不少直销公司在做宣传文案的时候,也大打“上市公司牌”,刻意以上市公司的身份强调自身公司的实力强大和资金能力强大,不少直销商也经常拿上市直销公司的股票走势图进行对比,拿邓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的评级争论。这种判断方法是否是完全科学和客观?
(一)上市直销公司≠大牌直销公司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不少国内外大牌直销公司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统计表格中,海外直销公司如:
Amway
US(美国安利公司,世界最大直销公司美国总部)、Chlitina(克丽缇娜,台湾本土最大直销公司),国内知名直销公司如:NewEra(新时代,中国最大的“红顶”直销公司)、Guarana(瓜拿纳,1996年41家合法传销公司之一),其中最有特色的当属来自瑞典的欧洲第一大直销公司Oriflame(欧瑞莲),在不同国家先上市后退市再上市,反映了规范运作的资本市场的务实和选择。
说上市直销公司≠大牌直销公司是因为:一方面,大牌直销公司并非都有上市需求。特别对于有几十年历史的老牌直销公司,在多年的市场考验之后,已发展到较大较稳定的规模,凭借自身实力可以获得多种非上市的资金来源。而且在资金相对充分的情况下,并非都需要走上市途径,尽管上市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融通渠道,但作为公众公司需要承担的股东业绩回报、信息披露义务、公开市场评级也是许多公司所不愿意主动面对的。另一方面,上市直销公司往往是因为有较强的融资需求而主动上市,尤其以在NASDAQ或是OTC.BB市场或是国内的中小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由于其上市门槛相对较低,上市的直销公司或其母公司往往还处在企业的发展阶段,不稳定性很大,所以,投资风险依然存在。
(二)上市直销公司≠优质直销公司
直销公司上市是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但能上市的直销公司并不一定可以长久经营下去,若是经常发生高层变更或是公司整体股权变更,将给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直销商如果跟定了这样的直销公司,风险系数将很大,比如Unicity(立新世纪)公司。
说上市直销公司≠优质直销公司是因为:大多数直销商选择直销公司往往是处于信息弱势,上市公司往往成为选择的重要标准。而实际上,上市的直销公司也有经营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但直销业里行规有“坏消息向上传,老师解决;好消息往下传,伙伴分享”,以净化团队气氛;从反面而言,则容易加剧信息不对称,使得先进入的直销商往往会将公司的任何不利变化进行美化后向下发布,基层根本不了解高层动荡变化,反而为了已被粉饰的宣传文案痴迷万分。所以,类似资本市场上的Moody(穆迪)、Standard & Poor(标准普尔)和Fitch(菲奇)公司等世界上最大的信用评级公司、商业市场上的Dun & Bradstreet(邓白氏)等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信用评估机构,出具的第三方评级资料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上市直销公司≠信息披露充分公司
从资本市场角度,如果一家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需要履行许多非上市公司所不需要进行的信息披露义务,许多重要财务数据必须公开。像上面提到的第三方评级机构就是通过这些信息披露资料进行独立财务研究,进而提供行业参考评级资料。如果有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问题或是存在恶意圈钱行为,往往不会主动或是及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即使批露出来也会露出马脚,一旦被曝光,则会极大影响投资者的选择,造成极大的投资风险。
相应地,在国内直销市场,也不乏此类风险程度很高的涉足直销领域的公司。
说上市直销公司≠信息披露充分公司是因为,在中国股市退出机制不发达,企业诚信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一个无法做到充分信息披露的上市公司只会带给资本市场严重伤害,如果涉及到直销市场,则又可以借“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带给直销商多大的欺骗感,又能带给直销市场多大的冲击?所以,笔者在此建议,希望在《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中对直销企业的重要财务数据进行披露要求,有利于对直销企业进行合理规范管理。
上市公司的直销梦想
由于近年来医药市场和保健品市场竞争激烈,加上从去年4月份开始,在9月份明确的二十二种常用药品降价政策,多种产品降价成风,许多医药企业利润率降低,所以,在去年《直销法》颁布前后,不少国内医药大腕都准备在直销市场上发力。
比如哈药集团。近年来,抗生素的大幅降价让医药行业大腕哈药集团元气大伤。一位接近哈药集团的医药行业研究员称,该公司主业目前正步入中老年期,选择做直销将是一个大的转型。哈药集团资金实力雄厚,同时又在营销市场长袖善舞,对直销领域的介入可以寻求在营销领域的新的突破,有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作为一项重要营销转型和突破,哈药集团已专门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涉足直销业的方案――“申请直销业务”的议案。根据该议案,哈药集团将筹划1亿元到2亿元的投资额,设立一个专做直销的子公司,正式操作直销事宜,待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公司将向工商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手续。
在上市公司中,类似哈药集团从利润角度出发,计划进行战略调整的公司不在少数,笔者对深沪两市2005年9月公布的A股医药板块中的74家股票的收入和收益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合表一:中国直销市场的上市公司统计表可以得出,深沪股市中现在已传出过有直销意向的医药上市公司,在去年大多每股收益不高;而在这些公司的季报或最近公告中,大多都出现经营压力增大,利润率下降,发布预亏警示,甚至出现亏损现象。所以上市公司通过直销模式寻求新的发展,提高利润水平,显得特别迫切。上市医药公司如何走好转型路,实现传统直销两条腿走好路,我们拟将在《中国直销和资本市场(四)――宏观政策下的中国直销市场》进行剖析。
<<
1
>>
来源:《中国直销》
相关报道
- 科尔尼深度 | 2024中国消费市场大洗牌
- 2024第八届环球直销峰会欢迎晚宴举行
- 新时代新疆分公司开展区域健康沙龙活动
- 株洲市政协、市市场监管局领导莅临炎帝调研
- 中国化妆品市场迈过万亿门槛:美妆黑科技来袭
最新评论(共0条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发表评论
dsblog.net推荐
- ·欧瑞莲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发布
- ·USANA葆婴公布2024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康宝莱2024三季度财报发布
- ·铸源优品APP停服更新
- ·三生东方素养品牌广告登陆山东卫视
- ·艾多美入选山东电子商务平台名单
- ·天狮获“朝华榜”品牌影响力企业
- ·嘉康利将进军澳大利亚
热门文章